毅力和自律的培养
读了一本漫画小书《毅力》 ,很赞的一本小书,只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可以看完,对于有日益拖延的我来说,读起来非常有启发,这本书重点不是在给你喝一碗鸡汤,而是给出了切实的方法论,总结在这里一些要点,便于翻看。
方法论
1)设定具体目标的重要性
具体的目标往往更容易实现,抽象的目标在执行时更容易被放弃。如果以减肥为例,“我要瘦十斤”就是一个很具体的目标,相比于“我要瘦下来”要更容易被坚持下来得多。
2)对自己做出承诺的重要性
一旦要坚持做某件事,“我要XXX”,就把这视为和自己签订的不可违反的合同,而不是可以随时毁约的儿戏。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完成合同,一旦违反规则,原谅自己,必败无疑。
3)积极思考的力量
在培养毅力和自律,改变自己的整个过程中,面对困难,无论困难来自于自己内部,还是外部,将会是家常便饭,所以更有效的方法以及适当给自己一些鸡汤也是很必要的,比如:
-
把大的比较难的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小的具体的容易实现的目标,一步一步迈进会增强自己的信心,强大的信心可以帮助完成更大的挑战
-
学会抛弃消极的想法。比如李小龙先生常常把消极的想法写到小纸片上,然后烧掉
-
给自己力量,鼓励自己。人定胜天,没什么是做不到的。
4)制作毅力计划书
通过给自己做一个毅力计划书,可以帮助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,减少需要使用毅力的场景,可以帮助缓解压力。
-
识别危机点并使它们最小化。危机点就是可能会让你的毅力面临巨大考验的时刻,比如减肥的人见到糖果
-
创建针对危机点的心理反应预设机制。设计好面临危机时自己的处理方案
-
创造一句强有力的咒语,用以鼓励自己坚持下去。
-
准备一个固定锚,防止跌倒。即使一次面临诱惑没能坚持住,也不意味着满盘皆输,让自己赶快回到正轨上,千万不要自暴自弃。
一些关键点
保持毅力的三大关键步骤
-
问问自己到底有多想实现自己的目标。如果真的有“白热化的渴望”那就不需要任何方法了,一定可以做到。所谓“有志者事竟成”。如果本身不是很渴望,又何必多此一举,很有可能又坚持不下来给自己增加挫败感呢。
-
设定符合实际的期望值。告诉自己“好事多磨”,反复提醒自己,实现的道路上坎坷不平,荆棘丛生,尽可能对困难做好准备,设定更合理的目标(考虑到困难),这样当困难真正出现时候,因为早有准备,不必消耗更多的毅力来应对,不至于毅力消退。“当你接受生活是艰难的这个观点后,生活就不再艰难了”
-
不要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。任何成就的取得都不是轻而易举的,不要看别人成功了,误以为别人很轻松,自暴自弃。
培育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的五个步骤
-
识别你的思想。当你感觉自己正被拖向一个非最佳利益方向时,做一个深呼吸,体会下自己的内心,到底是什么想法在影响你的行为?他们来自何处?把空着你行为的想法,准确的识别出来。
-
承认思想是物质的。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思想,相信思想可以被引入和移除你的大脑
-
理解在我们思想中的杂音。大脑是个各种思想的容器,有好的,需要培养的思想,也有要丢弃的,垃圾思想
-
懂得操控局势的是你自己。当开始聆听内心的思想时,你不是你的思想,你站在更高的高度上聆听,你有聆听的能力,有控制的能力,有权决定接受哪些思想,拒绝哪些思想。
-
明白大脑一次只能处理一个主导思想。让那些消沉的思想服从与一个强有力的、积极的主导思想。
常见错误
把毅力花在最迫切的事情上
把毅力花在最最迫切的事情上,比如本来没有认为减肥特别迫切,就不要轻易和自己签订一定要减肥的合同。内在动机更强的人,往往表现出更大的自我实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,主观意志特别渴望的事情几乎不需要使用任何方法就可以做到,如果主观意志不强,只会增加自己的挫败感,进而更加失去完成其他挑战的信心。
急于求成
应该通过小的,循序渐进的达成目标。急于求成只会适得其反,“欲速则不达”。大目标往往比较难达成,应该拆解成更容易达成的小目标,每天进步一点点,不要想着毕其功于一役,充分考虑到困难,以合理的方式前进。
避免过度自我损耗
毅力就像肌肉,会产生疲劳,短时间内有选择的使用自己的毅力,给自己一点时间恢复和增强毅力。避免多线作战和连续作战。
疲劳时,睡眠或其他休息可以帮助恢复毅力。
自我剥夺
自律不是自我剥夺,自律是一种延迟满足,延迟满足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,人类可以通过种植庄稼就是延迟满足,放弃了暂时的享受来耕种,却换来了更大的自由,同样强大的自律可以将你的生活推向新的高度。
执行时面临的挑战
诱惑
在执行的时候往往会面对诱惑,比如减肥的人看到糖果会很纠结,这时应该怎么办专家有完全不同的看法,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自己的:
-
孤注一掷法:一旦定了目标就雷打不动,绝对不能变更,考虑更多后路只会让自己无谓的消耗更多能量在纠结上,应该把能量集中到问题的关键步骤上,一旦定了目标就绝不添加例外原谅自己
-
循序渐进法:不是一下把目标钉死,而是逐步的改进,一步一个脚印的达成目标
惯性
一开始的惯性可能是维持懒散的生活工作方式,需要培养强大的毅力—作为一种力量,克服惯性。
而一旦建立起强大的毅力,惯性就成了我们的朋友。当自律不在是一种行动,而是一种习惯之后,就越来越不需要依赖来达到目的了。
比如,小时候不得不靠父母的提醒才会刷牙,但现在刷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,不需要消耗毅力了。
联系我: